微信公众号手机站

地矿文化

最新新闻
图片新闻
地矿文化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>地矿文化

永远的思念

来源:管理员     所属分类:地矿文化     阅读次数:4322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2-05-08

    母亲去世已有十余年了,我对于她老人家的思念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。反而儿时成长经历中发生的事情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,教我勤奋工作,教我踏实做人,教我永怀感恩之心……


    我的母亲生于1934年,从小时候开始身体就一直不太好。成家后养育了我们4个孩子,分别出生于上世纪50、60年代。记得小时候,由于父亲在外工作,家里里里外外全靠母亲一人。她白天要干村里的农活,晚上还要纺线织布,为我们几个孩子做衣裳,做鞋。常常我晚上醒来,总能看到母亲勤劳的身影。有时母亲带我去父亲工作单位小住几日,也还是闲不住,不是缝补衣裳,就是拆洗床单被褥。


    家里的活没有能难得住母亲的,她是厨房里的一把好手,我们小时候虽说食物缺乏,但母亲总是能想方设法根据现有的食材,做出可口的饭菜。要是有人问我什么样的饭菜好吃,我会毫不犹豫的说,一定是母亲的味道。


    我的家乡位于渭北旱原地区,和陕北有着相似的地貌。在上世纪70年代初,那时我们要到村西的河里用水磨磨面。记得有一次,母亲拉着架子车,车上放着麦子,坐着我、姐姐和弟弟3个孩子,哥哥则站在车尾的车拖上,以加大摩擦力。由于河床下切很深,比地面要低近百米。我们的路途要经过一段较长的陡坡,母亲拉着架子车,一会撞到了这边崖上,一会又撞到了那边崖上。我只记得撞下的黄土都扑到了我们几个孩子的嘴里。这一幕就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一样,越来越清晰。母亲用柔弱的双肩,扛起了家里的这副重担。


    我的母亲一直都是瘦瘦弱弱的。她患有淋巴结核,经常要肌肉注射链霉素。因为长期用药,损伤了她的听力,在年纪还不算太大的时候,常常就听错了别人的话。


    就是这样一个柔弱的人,每临大事,却常常心有定力。文革期间,我的外公受到了冲击,以致于出现了自杀的倾向和行为。终于有一天外公剖腹自杀,当时肠子流了一地,那景象相当吓人,母亲的几个弟妹都乱作一团,哭天喊地。从我们家赶去的母亲,一进外公家门,没有哭一声,她一面制止弟妹们的哭喊,一面叫人把外公赶快送到县医院。由于外公得到及时救治,不仅没丧命,而且还活了多年,直到寿终正寝。


   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也是终身老师。此言不虚。我们几个孩子,不论是在外工作的,还是在家务农的,都勤勤恳恳、兢兢业业。母亲经常对我们说,不管干啥事,出了门都要让人家想你。我们几个从小耳濡目染,直到我们成年,在教育下一代时,也常常不自觉地这样做。


    我们小时候和伯父家住一个院子,两家有大大小小11个孩子。相处多年,从未因孩子的小矛盾而失和。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母亲和伯母两妯娌相处得好。


    母亲是和蔼的,可亲的,同时也是严厉的。我们几个孩子要是谁说了谎,做错了事,要是母亲知道了,劈头盖脸的打骂是不会少的。


    母亲临终的时间好像是自己精心选定的,去世当天是星期天,在外工作的回家祭拜都不用请假。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,临到终了,也不愿给别人添麻烦。


    母亲是千千万万母亲中的一个,她是平凡的。但母亲在家庭、村里的担当、作为,也符合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:辛勤劳碌、含辛茹苦、坚忍不拔!


↑上一篇:守 望
↓下一篇:秦岭卫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