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矿文化
- 地矿文化 >
春日游记
“郑国渠成,泾水入洛,关中平原遂成天府。”
山路蜿蜒,一路随车而上,时而穿越石洞,时而急速忽上忽下,人随车的转向不停地摆动,仿佛置身于悬崖峭壁之上。车窗外,断崖绝壁间,点缀着绿色植被。峡谷底绿水荡漾,深不可测。车在悬岩边上行驶,虽刚入景区,已经囫囵领略到山水风光,距离崖边时远时近,每过一弯,都有不同景色出现,可谓十步换景。间或有隧道,忽明忽暗,一路看向窗外,即使在车上,也不觉乏味。
进入孔雀湾风景区,穿越2200米的郑国隧洞,瞬间把我们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。山峦相叠,重山丽影,像是谁也离不开谁。如影相随的重山叠影似是一幅幅泼墨的山水画,写意而洒脱。而落入画中的水也变得婉转柔情。向上眺望,清晰可见的山体褶皱,仿佛高耸入云的险峻山石,嶙峋怪石间点缀的墨绿色植被,自然行成的各种奇特景观,都在诉说着2000多年前造山运动的翻天覆地。向下俯视,峡谷中碧波荡漾,如绿翡翠一般的河水微微流动。初春刚至,就有挺拔的树木迫不及待舒展新生,片片绿色一起随着山风徐徐移动。步行至边沿,举目四望,下方有人工修建的长桥,横跨谷底,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辅相成,人力与自然在此处和谐统一。
再向上行,直达最上方郑国湖,刚一下车,便有登高望远,捭阖纵横之感,若说孔雀湾是山之险,此处便是水之阔。在宽阔的平台上,可见两边高山簇拥着一池湖水,眺望远处,湖水又顺着山涧蜿蜒延伸。此处湖水占尽风光,青绿似玉,正是“湖上春来似画图,乱峰围绕水平铺”。郑国湖是静的,幽静地躺在山峦之下,衬得空气都清新了几分;郑国湖也是动的,有风吹过,就能感受到他蓬勃的生命力,似乎要与春光一争高下。有水自然有船,这里的船停在平台之外,湖水之上,是一艘“天空之船”。船在探出平台,四面悬空的地方,随时准备着冲出陆地,成为一个真正乘风破浪的探险者,与湖水遥遥相望,修建者颇有几分巧思。
此时温度慢慢升高,寒意也几乎消散。我们准备一路向下,到汇合点集合。没过多久,路过玻璃栈道,玩心大起,行走在上面,脚下绝壁凌空,谷底泾水如带。近在眼前的山崖,刀削斧劈,万仞独立。此情此景,令人毛骨悚然,无限刺激。体验了在峡谷上方,虚幻与真实交错之感。玩闹过后,看到有一向下的指示牌,通往山间小径,正是我们要去的终点。拾级而下,一路前行,后知后觉离大道越来越远,终点却遥遥不见尽头,此时才意识到,我们不小心走到了一条下山复又上山的歧路上,又临近中午,温度升高,不免有些焦心。在与脚下的石阶作斗争时,行又复行,环顾四周,才发现歧路才有好风景。此处有不知名的小河,温顺而安祥,而河水却格外的绿,像是被涂上一层又一层的染料,在狭长而深眇的河谷中,犹如一条绿色的巨蟒,在深谷中蜿蜒曲折的爬行。山崖沟畔点点绿色更衬的此处幽静神秘,石缝中一棵棵青松翠柏相互辉映,把河谷两岸打扮得如锦似画。在山涧与溪水的山路上前进,时有凉风吹过,放眼望去,满目的生机盎然,满耳的春声呢喃。采风、拍照、驻足,一步一景之间,赏心悦目,流连忘返。
夜幕降临,明月缓缓升起。
风月也是柔美的,晚风穿过我的身旁,吹向白日看过的树梢,路过的河流,踩过的石板路,到翌日清晨,又是生机勃勃的一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