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矿文化
- 地矿文化 >
浅谈家风
在我还是个毛头小孩时,家风是从我的爸爸妈妈口中听到的睡前故事,让弟子规等圣贤书变得通俗易懂,在我小小的脑袋里注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根基。再长大些,家风是家人推荐给我的书,是《傅雷家书》《亲爱的安德烈》《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》,直到现在,我渐渐明白,家风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尤为重要,并且我认为立家风、传家风最重要的方法便是耳濡目染、言传身教。
良好的家风,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作风、风尚;是给世代家族成员树立的价值准则;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;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;是贯彻在家庭成员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的道德约束和精神风骨。良好的家风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,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,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养成。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家财和地位,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。把良好的家风薪火相传,发扬光大,让好家风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。
良好的家风,渗透在我的日常生活行为中。从小家里每一位大人都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我,家室干净,衣服整洁是一个人精气神的展现,个人卫生是尤为重要的,从高中到大学住校的时光里,我不仅做到了自己生活区的卫生整洁,公共卫生区我也能做到积极维护,我的行为也得到了周围人的一致好评。
良好的家风,督促着我的学习。“非学无以明志,非学无以广才。”知书才能明礼,学习方能升华。爷爷曾用牛羊反刍的例子告诉我温故知新的道理,每晚回到宿舍我都会像过电影一样把所学知识回顾一遍,如果有疏漏就可以及时补救。我也会有感到疲惫想偷懒的时候,就会想想爸爸和我一起学习的场景,瞬间就动力满满。
良好的家风,助力我的工作作风。人们常说大学就像半只脚步入社会,我参加了学生会等多个部门并负责班级团支部工作,我的工作也常常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,“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愿乎其外。”我的工作一般具有时效性、严谨性和真实性要求,也是看到爸爸妈妈工作从不拖泥带水,严格谨慎,使我也养成了这样的工作习惯。
良好的家风,鞭策着我的社交。从小你们就为我树立了严格的择友观,正如曾国藩所说八交九不交,胜己者、盛德者、趣味者、肯吃亏者、直言者、志趣广大者、惠在当厄者、体人者交,志不同者、谀人者、恩怨颠倒者、好占便宜者、全无性情者、不孝不悌者、愚人者、落井下石者、德薄者不交。其实择友观也反向要求着我们自己,也要做到严于律己、克己复礼。谓贤者之交谊,平淡如水,不尚虚华。中华文明礼仪之邦,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交友有太多精髓值得领悟传承,当然面向世界,我们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,这也是我们家风中的源头与新鲜血液。
良好的家风,培养我的思想。“思想决定态度,态度决定行为。”五星红旗早已印在我的心里,小时候陪爷爷一起看新闻,我养成了关注时事的习惯,我也就明白了“没有共产党,就没有新中国”,了解了长征精神,知道雷锋是谁……从2008年的奥运会认识到祖国的强大,从汶川大地震感受到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万众一心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,也就是我进入大学的那一年,我成为班级团支书,积极组织班级同学学习上级下发文件,开展各项实践活动,并带头参加校院级活动,通过实践和组织的考察谈话,如今我已从一名共青团员,成长为预备党员,有这样的思想觉悟,良好的家风,就是推力器。新冠疫情来势汹汹,在家庭群里,我们常常共享所获新闻,我们为党的积极部署稳定控制感到骄傲,为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眼含热泪,更为平凡的基层人员的付出深感倾佩。疫情期间爸爸作为党员,对我影响很深,远在西藏,用行动提醒周围人积极配合防控要求,回来后,按要求居家隔离,后来在社区执勤,这就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作为预备党员,爸爸就是我学习的榜样,这就是良好家风的影响,耳濡目染的作用。
良好的家风,具有传承的力量。我们不仅要在家中延续,更要在社会中弘扬。习近平总书记说过“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,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,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,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”。家风是我们每个人的一面镜子,我们要互相“照镜子”。无论世事沧桑,迷离多变,无论走过怎样的沉浮,不离不弃的都是相约一生的家风。好家风就是一种酵母,挥发出的正能量能化腐朽为神奇。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,为着子子孙孙的美好未来,为着世界的温馨和谐,身体力行,做“好家风”的创建者,实践者,推行者,让中华美德的种子在华夏大地上开花结果,世代相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