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矿文化
- 地矿文化 >
“不想腐”最终是一种文化
反腐败的追求目标和结果是“不想腐”,最终是建立“不想腐”文化。或者说通过“不敢腐”“不能腐”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努力,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特别是廉洁文化建设实现“不想腐”的目标和结果,使广大党员干部达到“不想腐”,从而带动党风、政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,最终化风成俗,在全党、全社会形成“不想腐”文化。
文化的本义就是教化,文化的本质就是“化”人。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以清正廉洁为思想内涵,以各种文化产品为载体和形式的一种文化。这种文化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,自古至今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,对于人们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的树立,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,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,是一种不断发扬光大的先进文化。
《淮南子·缪称训》有言:“正身直行,众邪自息。”意思是为人纯正,行动坦直,所有邪恶行为就自然会止息。正盛邪自祛,这同中医的“扶正祛邪”可谓异曲同工,做人做事如此,为官从政亦如此。唯有正心修身、去邪止欲,廉洁自守、洁身自好,方能增强对歪风邪气腐蚀侵害的抵抗力,才能到达身体的阴阳平衡,才能实现为官从政“正盛邪祛”,才能建立良好社会生态和文化。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,不仅为官从政需要廉洁,作为国有企业要生存、要发展、要做强做大,更需要以廉洁文化铸魂。
党中央提出一体推进“不敢腐”“不能腐”“不想腐”,这既是方法,也是路径,最终是要建立、形成“不想腐”的思想自觉和文化氛围。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的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新举措,从文化高度和文化层面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。我们国有企业要建设、形成廉洁文化,就要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和途径,用先进的文化、先进的理念、先进的思想教育、熏陶、激励、鼓舞所有企业员工。以“文化”的无形影响力感染和熏陶企业员工的精神与灵魂,在企业上下营造一种人人崇廉奉廉,个个羞于腐败、耻于腐败和“不想腐”的良好文化环境。只有将廉洁的价值理念与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、个人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,才能使廉洁文化真正渗透到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。只有将腐败案例的警钟长鸣和对腐败思想、行为进行有力鞭挞,用腐败案件成因的剖析来警示人、教育人,才能在廉洁教育中,思想得到升华,铸就廉洁之魂。
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,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意义重大。建立“不想腐”的文化任重道远,任何文化的形成都难以一蹴而就、立竿见影,因此要一刻不停地紧抓廉洁教育。要防止企业廉洁教育“虚化空转”,要紧抓“关键少数”,采取有效措施,设定廉洁文化目标和廉洁教育量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,用硬指标推动国企清廉教育“虚功实做”。还要落实党委主体责任,强化纪委监督责任,切实把“两个责任”抓紧抓实,形成责任具体、环环相扣的责任链,做到“有人认领、有人负责”。
新时代,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,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工作提出的“五个扎实”要求和“五项要求”,特别是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”要求,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,紧紧围绕“举旗帜、聚民心、育新人、兴文化、展形象”的使命任务,做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,充分发挥其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,以优良的党风带动社会风气,进而形成“不想腐”的文化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