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矿文化
- 地矿文化 >
唐瑜书画欣赏
唐瑜,男,1959年生于陕西省周至县,1976年任乡村教师,1978年参军。先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。曾任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管理大队政委等职,大校军衔。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,陕西军旅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,陕西地矿老年人书画协会名誉会长。
其书法作品曾发表于《中华艺术》、《人民文摘》等多家期刊杂志,在军内外举办的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中多次展出并获奖,被《中国西部书画名人名家》等多家书画集收录,部分作品被《延安革命纪念馆》等多家纪念馆收藏。2011年2月出版《唐瑜书法作品集》,6月举办“庆祝建党90周年唐瑜书法展”。
临池拾零
书法乃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,历史悠久,博大精深,多姿多彩,奥妙无穷。作为炎黄子孙,余深被这一艺术形式所吸引,为之震撼,为之叹服。故工余闲暇常有临池,效古扬今,略有感悟,聊述一二,尚请方家不吝赐教。
书者需遍临诸家名帖,师法传统,借以明晰各体用笔、点画结构和章法规律,换句话说就是“先入窠臼”,但既不能浅尝辄止又不能因之受缚,唯有跳出窠臼外,仍在法度中,方能推陈出新。
书法的要旨在于变化,然此变化不是任意而为之,而是在基本定则范围内的恣意纵横。学书的过程就是探求这种变化以渐臻“受约条件下的自由”的过程。以画入字抑或结字为画,新则新矣,但终非书法发展之正途。
书法的美在于体现自然法则,无论是“屋漏痕”原生态之美、“折叉股”力度之美、“锥画沙”流畅之美、“印印泥”稳健之美,无一不源于自然。至于阴阳平衡、欹中求正、对立统一、疏密照应等,均可从中得到印证。
书法的灵魂在于其蕴含的文化含量和精神力量。字为书之表象,文为书之魂魄,离开了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,再好的书法也将会黯然失色。故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精神品性,亦难达到书法艺术之最高境界。
书法处于无体状态甚佳,虽成家者亦成体,然不可因之而急于求成。过早欲求成体者,实为作茧自缚,难免固步自封。成体而不失自我,进而塑造自我、完善自我,是书者的一贯追求,弃“功到自然成”之路径,必将成为“空中楼阁”。
书者各有特性,其禀赋、个性、气质、修养、阅历、学识各异,故功力丰厚者自能成就其书法特色。先约后扬、先收后张、先博后精、先同后异是为范径。循序进阶,乃书法之必由之路,舍此而寻捷径者,终入欲速不达之境。
书法的意义在于给人以视觉的享受和心灵的沟通,人们欣赏书法,就是通过线条之美、结构之美、章法之美,领悟书者驾驭笔墨、驰骋纵横的技艺,继而得到精神的愉悦和情感的升华。